您现在的位置是:中部新闻网 > 百科

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5000多年前古人“指纹”

中部新闻网2024-12-21 16:27:37【百科】7人已围观

简介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5000多年前古人“指纹”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康翔宇 房琳 颜钊文 图):指纹作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印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人

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5000多年前古人“指纹”
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5000多年前古人“指纹”
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5000多年前古人“指纹”
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5000多年前古人“指纹”
(神秘的指纹地球uux.cn报道)据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康翔宇 房琳 颜钊文 图):指纹作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印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门峡人们也并不陌生。市渑韶文但人类是池县从何时注意到自己身上这个独特的“圆圈”图案?人类对指纹的应用又是从何时开始?近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获悉,西河在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南仰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纹”已被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实验室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不久的化遗将来或将为大家揭示答案。
发现古人指纹,址中确定指纹主人信息
2018年10月31日,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多年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杨拴朝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渑池县西南方的前古西河南村仰韶文化遗址进行巡视调查工作。在调查其中一个灰坑时,指纹杨拴朝发现一枚仰韶时期的门峡陶缸残片,残片上残留着一个造型规整、市渑韶文圆润细腻的池县鋬(注音:pán)耳(陶缸上的装饰附件),在鋬耳上的横向凹窝内留有一枚指纹。
记者看到,这枚陶器残片形状不规则,最长处10厘米,上有一规格为2.5cmx3.5cm的鋬耳。鋬耳上横向下摁一凹窝,深0.9厘米,内留有一枚(1.7cmx2.1cm)完整清晰的指纹。
“鋬耳是仰韶文化遗址中常见的器物附件或装饰。”杨拴朝说。
指印摁制一气呵成,独立完整,乳突线纹无丝毫挪动迹象。”杨拴朝说,这就形成了一枚仰韶时代居民完美的指纹陶模。
而就在前两天,他在此处又发现了一个陶器残片上的一个鋬耳,上面同样留有一枚先人的指纹。
这枚指纹中蕴含着怎样的信息呢?
2019年1月15日,杨拴朝携带这枚完美样本和一些同时期、同类型,且包含指纹的陶器残片,前往海南省海口市,拜访了我国著名的指纹学家、中国刑事现场统计研究会副会长刘少聪教授。
经过数个小时的分析、鉴定,以刘少聪为首的专家团队一致确定,这枚鋬耳上的手指指纹,是一名20~30岁古代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压的指纹。
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作
杨拴朝告诉记者,陶器上指纹留痕颇为常见。1978年,公安部126所在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指纹印痕,其中一件是国家博物馆藏半坡遗址出土编号为装41、总1720的陶器,局部有较为明显的指纹印痕。“但这些指纹大多是无意留下,只是指纹的局部或细小模糊不清的,即使有较完整的,也不是立体的,同时也不在特定的位置。”
结合自己20多年的仰韶彩陶研究及复原经验,杨拴朝觉得,这枚指纹与之前的那些都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古人用手制作陶器,一定会多多少少在陶器上留下指纹或掌纹。但多数留下的指纹都在一道叫做砑磨工艺的时候被磨掉了。”杨拴朝说,之前他在复原彩陶图案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无法完全复原“圆点纹”。“我们用毛笔去画,总是画不像。”直到一次,一个工人无意用手指在陶体上留下的圆点,竟与古人的“圆点纹”十分相近,这才让杨拴朝恍然大悟。
“用手指蘸着颜料点上去的圆点,与古陶器上的纹饰相似度极高。并且这次刘少聪教授也在这些残片的圆点纹饰上检测到了指纹。”因此,杨拴朝推测,圆点纹饰应当是先民特意在彩陶上按制的指印。这些指印的功用最初可能是记号,陶工在绘制时又巧妙地将指印融入彩陶构图,成为图形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指印法绘彩。
而最新发现的鋬耳上的指纹,很可能也是陶工有意为之,“鋬耳制作时多采用裹布摁压的方式,这样的工艺一是为了美观,二是防止陶泥粘连。在鋬耳上直接横向加摁指印的工艺,必须控制好摁制时间,否则会损坏胚体,费工耗时。所以这种‘按指为印’的制陶方法,与实用无关,很可能是古人特意按制的记号。”
渑池西河南仰韶遗址新出土的这枚仰韶指纹陶模,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距今已5000多年。杨拴朝说,在仰韶文化之前,无论是岩画上的手印,还是自陶器诞生后,上面有意或无意遗留的指纹,很难证明先民是特意使用了指纹。
“但在仰韶文化庙底沟时代,古人以‘按指为印’的制陶方式留下的清晰指纹,再结合彩陶上的指印纹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时期,古人确实在使用指纹。”杨拴朝说。
中华指纹博物馆创始人之一,我国刑侦界著名痕迹鉴定专家、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持平教授说,从仰韶时期使用指纹,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在使用指纹,已经传承5000多年,具有传承意义。
仰韶指纹成为重点科研项目,研究结果或将改写历史
据悉,目前仰韶指纹已被列入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将运用高精度CT扫描、3D复原、激光切片等前沿技术,开展仰韶指纹的三维成像研究,重建指纹的三维特征。”杨拴朝说,根据相关科研进展,将适时开展仰韶指纹标本层位的C14测年工作。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仰韶文化博物馆共享。
杨拴朝告诉记者,这些样本的研究对各个学术领域都将有深远影响:在法医人类学方面,对这些指纹样本大小形态的研究,分析制陶工匠的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在纹样演变研究方面,结合对仰韶文化时期制陶研究成果,实证推演指纹在陶器上从制陶无意留痕,到本真实态有意留痕装饰,再向指纹装饰纹样演变的脉络;在生物遗传学方面,这些实物遗存,为人类指纹遗传学、民族肤纹学等领域,对人类指纹遗传演变、部族迁徙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标本;并且,这枚仰韶先民清晰指纹的发现,对指纹学在科技考古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如果研究结果确认,这些指纹是古人有意为之,那么将至少让人类使用指纹的历史向前推进2000年。”杨拴朝告诉记者。
新闻背景: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指纹运用术起源地
杨拴朝告诉记者,睡虎地秦墓竹简就有勘查盗窃现场“手迹六处”的记载。世界著名指纹史学家,德国的罗伯特·海因德尔博士,在他1921年所著的《指纹鉴定法的体系与实践》一书中认为,中国唐代的大学士贾公彦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到指纹鉴别的人,中国是最早利用指纹识别的国家。
18世纪60年代,欧洲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和发展,中国的指纹术向西传播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诞生了近代指纹学。
赵向欣先生在所著的《指纹学》(1983年版)中记载:“现在在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还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的印泥,印的正面刻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个拇指印痕,条条脊纹可辨。世界一些著名考古学家认为,这枚印泥属于中国周朝时期的稀物。因此这枚印泥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纹凭证了。”

很赞哦!(2)